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银青光禄大夫岭南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殿中监南康县开国伯扬州大都督长史张公神道碑 唐 · 萧昕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五
公讳九皋。
其先范阳人也。
轩辕少子。
以弦弧受氏。
别封于张。
留侯五代相韩。
安世以七叶荣汉。
特生閒气。
钟美大贤。
馀庆遗芳。
袭于令嗣矣。
晋末以永嘉南渡。
迁于江表。
皇朝以因官乐土。
家于曲江
高祖守礼。
钟离郡涂山
曾祖君政。
皇朝韶州别驾
祖子冑。
皇朝越州剡县
烈考宏愈。
皇朝太常卿广州都督
皆世济明德。
不陨令名。
公特禀中和。
诞生淳懿。
恭推色养。
孝自因心。
幼岁丁太常府君忧。
孺慕衔哀。
栾棘无怙。
毁能达理。
志若成人。
及日月外除。
而顾复就养。
思致逮亲之禄。
方求筮仕之阶。
籯金不珍。
琢玉成器。
殖学以明道。
修身以践言。
弱冠孝廉登科。
始鸿渐也。
岭南按察使尚书裴胄先
幕府求贤。
轺车问俗。
以公后进之秀。
藉以从军
表授海丰郡司户
水变贪泉。
珠还合浦。
时所称也。
其后五溪阻兵。
偫蛮聚略。
帝命按察使裴胄先讨焉。
以公有樽俎之谋。
韬钤之用。
奏授南康郡赣县
于是坐其帷幄。
置以戎车。
公武能宣威。
文可化俗。
军需倚办。
供亿无留。
宣慰使御史梁勋奏公清白有闻。
宣慰使竹承构奏公户口增益。
共称尤异。
褒进上闻。
特加朝散大夫
巴陵郡别驾
丞相曲江
公之元昆。
始安郡太守兼五府按察使
以为越井殊方。
广江剽俗。
怀柔之寄。
实在腹心。
奏公俱行。
可为同气。
遂授南康郡别驾
季弟九章。
以为桂阳郡长史
太夫人在堂。
赐告归宁。
承欢伏腊。
白华共展于朝夕。
衣锦时入于乡闾。
棣萼美于诗人。
德星聚于陈氏。
代所稀也。
无何。
丁于内艰。
柴毁煢煢。
勺饮不纳。
至性闻于州里。
孝感达于神明。
白雀驯狎于倚庐。
黄犬随号于行哭。
表其异也。
服阕。
殿中丞
又迁尚书职方郎中
起草含香。
停车待漏。
位高元象。
职在弥纶。
曲江公翊赞庙谟。
盐梅鼎实。
讲德论道。
求贤审官
以识量通明
与闻其议。
故能致君尧舜
克济忠贞。
公之佐也。
及元昆出牧荆镇。
公亦随贬外台
遂历安康淮安彭城睢阳郡守
所莅之邦。
必闻其政。
作人父母。
为国循良。
于是瑞鹊成巢。
嘉禾合颖。
祥乌素翟而狎至焉。
考绩议能。
诏书褒异。
遂迁襄阳郡太守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
以连率之权。
授以澄清之任。
化行江汉
惠及黎元。
进封南康县开国男
赏有功也。
属南夷不龚。
西蜀骚动。
掎角之势。
连于岭隅。
以公有经略之才。
委公以干城之任。
乃除南海太守兼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
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
天书盈箧。
厩马在庭。
恩华宠光。
旁午道路。
公召募敢勇。
缮治楼船。
怀远人
安集犷俗。
或指剑山之路。
或出铜柱之乡。
以回舶运粮。
省泛舟之役。
以于来授甲。
宽土著之人。
寄重务殷。
用省功倍。
天子嘉之。
特赐银青光禄大夫
兼手诏益封开国伯
食邑七百户。
旌其能也。
且五府之人。
一都之会。
地包山洞。
境阔海壖。
异域殊乡。
往来辐辏。
金贝惟错。
齿革实繁。
虽言语不通。
而贽币交致。
公禁其豪夺。
招彼贸迁。
远人如归。
饮其信矣。
秩满。
殿中监
皇舆尽饰。
玉食惟精。
六尚委能。
一心主办。
服御器用。
必信必诚。
勤劳不遑。
积忧聚痗。
天宝十四载四月二十日
疾亟薨于西京常乐里之私第。
春秋六十有六。
呜呼哀哉。
哲人其萎。
邦国殄矣。
皇上哀悼。
赙赠盈门。
给递还乡。
首邱归本。
遂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
礼仪哀制。
延素握发。
可谓饰终。
明年葬于始兴郡洪义武陵原。
夫人宏农谭氏。
襄阳郡夫人
国子博士知几之子。
克训母仪。
用光阃则。
粤以永泰三年
南康郡次。
大历四年合祔焉。
礼也。
嗣十一人。
长曰捷。
端州刺史
次曰擢。
右金吾卫兵曹参军
次曰撝。
大理康州刺史
次曰抗。
检校户部郎中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朔方邠宁节度行军司马
次曰捍。
前宏文生。
皆王之荩臣。
国之多士。
令德之后。
必大其门。
公尝与季弟同泛沧溟。
舳舻艅艎。
凡数百辈。
忽惊飙震发。
骇浪山连。
当呀呷之时。
谓汨没同尽。
为猿为鹤。
曷可保焉。
而中宵返风。
漂泊孤屿
迟明相视。
各在津亭。
同役之人。
仅有存者。
则知商邱蹈信。
入之而不伤。
吕梁履忠。
游之而莫惴。
恺悌君子。
福禄绥之。
宜其克享永年。
亦既逢吉
且公之立身。
可谓尽美。
居丧致哀。
称其孝也。
入幕决胜。
称其才也。
列在藩翰
德化之政闻。
授之斧钺。
则式遏之功著。
佐元昆则润色王业。
睦诸季则致美闺门。
至于推挽忠良。
揄扬俊乂
力行不怠。
时议高之。
夫生死有怀。
古今同尽。
殁而不朽。
君子韪之。
忝迹儒林。
尝读旧史。
览贤人之事业。
知盛德之在焉。
敢扬休声。
以志贞石。
铭曰。
轩辕锡羡。
百代蕃昌。
弦弧得姓。
受邑于张。
五代相韩。
七貂居汉。
平子数术。
茂先翊赞。
诞钟馀庆。
克享大名
爰至我公。
天姿挺生。
率礼立身。
依仁从政
学该百代。
官踰三命。
再登幕府
四列藩条。
威行节制。
化合讴谣。
作牧襄阳
授兵南越。
江汉底定。
要荒胥悦。
死生有命。
修短靡常。
礼赠殊秩。
魂归故乡。
梧槚成列。
邱陵无改。
夏日冬夜
精灵斯在。
萧昕秘书监等制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门下。
图书之府。
掌天人之际。
礼义之柄。
系风化之元。
为官择人。
必举髦士。
礼部侍郎萧昕
文质彬彬。
学于旧史。
给事中韩液
恭俭庄敬。
藏器于身。
咸有令名。
升降朝列。
正我坟典。
懋乃直清。
可守秘书监
可守太常少卿
萧昕等分祭名山大川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有天下者祭百神。
盖存乎统法也。山川出云而致风雨。
列在明祀。其来久矣。
春秋传曰。水旱疠疫之不时。
于是乎禜之。致其诚信。
与其忠敬。精意以享。
则神明保佑。命之不疾而速。
古之岳渎。秩视公侯。
以其所生者繁。所济也广。
镇厚地而不动。朝沧海而不泄。
如是正直。长发其祥。
百王相承。五等不易。
先朝礼神以明德。恭事以严禋。
进其位号。崇其典策。
用三代之乐。金石必备。
合九州之味。笾豆有加。
俾国之大臣。每岁颁祀。
执事而有恪。亦莫不宁也。
朕纂戎八载。外寇未平。
多废旧章。尚劳戎备。
巡狩之事。有旷于虞书。
封禅之仪。尚惭于汉史。
虽命方伯牧长。以时致祭
而事之不亲。诚有不达。
所以分遣八使。祷于偫望。
各供于事。以服官常。
宜令某官等分祭名山大川。仍敕有司备具礼物。
敬陈明荐。无失正辞。
褒赠淮宁忠义将吏敕 中唐 · 德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四
王者体至公而立极。
申明赏以垂法。
旌德表善。
发挥忠贞。
其有推丹诚以奉君。
临大节而不夺。
守志明节。
杀身定难。
则褒劝之典。
所宜优异。
李希烈背天逆物。
通结群盗。
奸谋藏于汴宋。
罪迹彰于汝
倾陷城邑。
虐毒蒸黎。
忠义之徒。
因怀感激。
淮宁军节度虞正议大夫大理卿许州别驾占阙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政和王食实封一百户周曾
忿奸邪之乱纪。
处危逼而思正
阴建明义
叶诛元凶。
遂与故许州都督镇遏兵马使淮宁军节度副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御史中丞上柱国定州郡王食实封五十户王玢故淮宁军节度左厢兵马使十将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潞州长史占阙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常林郡食实封五十户吕从贲故十将辅国大将军右金吾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赐太常卿上柱国合浦郡食实封五十户康秀琳故节度押衙宣德郎监察御史里行赐绯鱼袋姚憺十将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上柱国梁兴朝故十将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河东县开国伯贾乐卿辅国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赐太常卿侯仙钦等。
誓心定志。
潜结忠谋。
将临汝海之郊。
师于襄城之野。
方议枭其同恶。
献首镐京
率彼戎旗。
南屯蔡邑。
传一檄以定许。
冀尅日而方就。
许冀有应。
歼弭可期。
事方垂成。
为魁渠之所纠察
缅怀义烈。
悉婴屠戮。
无辜殒命。
万夫增愤。
形质委于原野。
忠魂越于草莽。
恍惚幽壤。
茫茫无依。
朕所以负扆长叹。
坐朝兴悼。
念忠良之不造。
空名在而身殁。
休德壮志。
贯于神明。
而为元恶矫诬。
翻欲归过。
岂可使义烈之绩。
泯而不彰。
宜加褒赠。
以示中外。
太尉
赐食封二百户
通前三百户
玢可司徒
赐食封二百户
通前二百五十户。
从贲可尚书左仆射
赐食封一百户
通前一百五十户。
秀琳可赠尚书右仆射
赐食封一百户
通前一百五十户。
可赠兵部尚书
赐食封二百户
兴朝可赠户部尚书
赐食封一百户
乐卿可赠刑部尚书
赐食封二百户
钦可赠工部尚书
赐食封一百户
仍令右散骑常侍萧昕汝州界首。
以礼致祭
并委李勉哥舒曜与州计会。
访其家口。
父子兄弟。
具其名闻。
即当类叙。
别有优奖。
有子者仍许其同父官爵。
其子孙三代以来有过犯者。
得以递减一等罪论。
用彰峻节。
淮宁军节度押衙中散大夫殿中监唐州别驾占阙上柱国韦清
周曾姚憺始末同志。
等遇害。
以智免。
率其麾下。
閒道归诚
大节可嘉。
公赏宜茂。
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御史大夫安郡王
食邑三千户。
仍赐实封二百户
勋如故。
朕抚临亿兆。
于今五年。
每旰食宵衣。
勤求政理。
推诚委下。
日冀休兵。
明未烛幽。
德惭柔远。
戎车尚戒。
大信犹郁。
使忠烈之士。
殒身贼庭。
静言兴怀。
一食三叹。
罪己之责。
实谓在予。
周曾等所赐实封。
可载于典策。
传其子孙。
永固山河之誓。
代代无绝。
建中以来。
如有为国竭诚。
密图元恶。
事或未就。
翻被诛夷。
或名氏未彰
或休声未振者。
既死节于王事。
宜书勋于竹帛。
并委诸道招讨节度所在博访。
明加晓示。
得其事迹。
具以奏闻。
特以褒奖。
朕方建明义于蛮貊。
宣大信于四海。
申必罚以惩其奸慝。
施厚赏以报其勋庸。
宣布天下。
令知朕意。
张文定至和二年 宋 · 雷简夫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五、民国《雅安县志》卷五
简夫启:简夫近见眉州苏洵著述文字,其间如《洪范论》,真王佐才也;
《史论》,真良史才也。
岂惟西南之秀,乃天下之奇才尔。
令人欲麋珠齑,躬执匕箸,饫其腹中,恐他馈伤,且不称其爱护如此。
但怪其不以所业投于明公,问其然,后云:「洵已出张公门下矣。
又辱张公荐,欲使代黄柬为郡学官
思遂出张公之门,亦不辞矣」。
简夫喜其说。
窃计明公引洵之意,不祇一学官明公之意,亦不祇一学官,第各有所待也。
又闻明公之荐,累月不下,朝廷重以例检,执政者靳之,不特达。
明公重言之,亦恐一上未报。
岂可使若人年将五十,迟迟于涂路间邪?
萧昕张镐云:「用之则为帝王,不用则幽谷一叟耳」。
明公荐洵之状,至于再,再于三,俟得其请而后已,庶为进用之权也。